|
“拉住老师”项目首次实施圆满完成一年之约-如约而至 带着温暖和期许,共同见证美好~ 一年之约 去年5月,瑜水慈善理事长曾韵蓓,爱心捐赠人任艳女士及秘书处工作人员一行人,前往贵州大方县乡村学校走访,调研发现这些学校都面临着师资不足的难题。年轻的老师留不住,无法带来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式,乡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素质教育差距也因此逐渐拉大。在去年的走访中,我们看到了许多美好。每个老师背后的故事,每个岗位的坚守,一次次感动着我们。回来后,我们立即针对此情况讨论并成立“拉住老师”项目。项目成立后,在各位爱心人士、爱心企业、深圳各大慈善组织的关注与支持下,今年同期,我们回到这所学校,将项目实施落地。
2021.5.7 7日一早,瑜水慈善秘书处出发贵州大方县元宝小学,开展“拉住老师”的项目回访。下午4点,瑜水慈善抵达酒店,随后与元宝小学王校长进行讨论,完善此次审核标准,细化审核内容并对此次参与考核的老师进行资料审核,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2021.5.8 经瑜水捐赠焕然一新的元宝小学校门 周六一早,瑜水慈善秘书处跟随王校来到了元宝小学,见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不同于上次的是,我们这次见到了在课堂上的老师,他们热情洋溢、认真细心,学生们积极回答,最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学生们在校内外见到我们会主动一一敬礼问好,每个孩子自信阳光,可见平时老师对孩子们的悉心教导。 徐老师表示,正好今天有中国足球运动学院西南分院的教练来学校足球队选拔优秀小队员,并为元宝小学授予“后备人才培养基地”称号。我们有幸见证了足球队员们在徐老师、蒋老师、王校长和班主任的关怀与支持下,在球场上挥洒汗水、奋力拼搏的时刻。最终,两名队员脱颖而出成功被中国足球运动学院西南分院录取! 随后,我们利用午休时间与老师们一起开会听取老师们对此次项目实施的意见及后续项目推进的想法和建议。会上徐老师提出:在考核时,要更加注重老师的自我约束力,希望可以鼓励更多的老师融入进孩子的世界里,填补留守儿童的陪伴空白。
经我们回访了解到,学校现在因为有音体美老师的加入,孩子们的课堂也丰富了起来,创造出了更多优秀的作品,给孩子们的人生增添了更多种可能。 向扎根大山里的乡村老师们致敬,感谢关注并给予支持这个群体的爱心捐赠人!是你们将爱心与温暖传递给了深山里的老师们,老师则将这份感动转化为教学工作的动力,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陪伴与关爱! 未来可期 去年爱心捐赠人任艳女士在走访后,与儿子进行交流,分享心得。优秀的小朋友将这段感悟融进文章,感同身受。 期望未来可以邀请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为爱“黔”行! 永恒的“赤诚”之花(节选)——候寓仁 有一位老师,虽重未谋面,却用精神在我的心尖开出了赤诚的希望之花。去年,我的母亲和慈善团队坐上了开往贵州毕节的列车,看似平凡,却没有一张照片不扣动着我的心。一位身材微胖的男老师,坐在拥挤的学生中间,抬着那张饱受风霜却满含期待的脸庞,笑容似乎溢出屏幕。 据母亲的讲述,那是一位来自新疆的语文老师,大学毕业后,支教十一年,在贵州支教有三年,他的收入剩余甚至买不起一张回家的火车票,他坚守在这贫瘠的土地上,为这心底的一份期待,一份善良,一份对教育的赤诚之心。 这位老师热爱足球,蓝漆的教学楼旁,是一块足球场。放学,老师拉着学生们到足球场上踢球,定格的照片中,他们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孩子们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不在身边。这位教语文和足球的男老师组织孩子们吃住在一起,除了上课、还组织孩子们洗菜做饭、组织孩子们踢球、唱歌组织安排孩子们的吃喝拉撒,渐渐地,他们彼此成了彼此的家人。尤其疫情期间,尽管学校已经停课,但是这位老师和他的足球队孩子们更是24小时的彼此陪伴,这其中的感情,在孩子们的心里胜似家人。 一张照片:夜晚他站在山尖远望…… 他望着远处万家灯火通明,坚韧地在为他的乡村留守孩子们,努力织出那片属于孩子们的未来和繁华。他的笑容,花朵一般,平凡,却永恒绽放。 贵州的支教老师,改变了我对支教教师的看法,他在用坚韧的行动诠释对教育,对爱,对奉献的赤子之心,赤诚而伟大。 有时我惊觉岁月的流转,一缕缕阳光掠过窗头,时光总会带走些什么,但“赤诚“之花,在心中,永不泯灭。因为记忆的一角总会留着她的位置,让灵魂的回归有迹可循。 |